不予置评的15天,闲着也是闲着,就给自己的电脑升了下级,升级前不得不回忆一下2017年,当时AMD全新的锐龙平台横空出世,核心之多、性能之强吸引了不少DIY玩家的目光,虽然那时候的锐龙不怎么太完美,但还是试着入手了1700X,主要是不怎么玩游戏,而8核心16线程的1700X在当时面对4核心8线程的intel确实优势明显...后来嘛,就从1700X一路升级到了3900X,以及重回intel平台前的5950X。
5950X这套平台用了四五年的时间,期间的折腾主要是加了两条内存,升级了M.2固态,以及更换了两次主板,从ROG C6H升级到了ROG C6F,然后这套平台一直用到现在。ROG这两块主板箱说全片纸不少,留着收藏了。
展开剩余87%升级新平台的四大件,分别是intel Ultra9 285K、ROG Z890 HERO主板、芝奇皇家戟24Gx2、猫头鹰U12A黑化版。有人说,AMD 9950X3D现在最强,为啥要上Ultra9 285K呢?的确,目前AMD确实强,但用了这么久的AMD平台总有些不太舒服,加上不喜欢水冷,一直用风冷散热,AMD平台的温度偏高且积热,CPU风扇时不时的就高转速,关键平时用电脑主要是待机状态多,综合各种原因就不再考虑AMD了。
平台可以换,其他很多硬件都可以换,但是唯一不会换的就是ROG主板,而且还得是纯血版才行,毕竟用过ROG的,以后就只有ROG了!这次Z890芯片组,ROG纯血就只有HERO、APEX和EXTREME,EXTREME太贵太豪不多说,APEX能接受但是白色,我喜欢全黑的,加上超频玩的少,HERO也可以超,所以APEX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,最终选择了HERO。
好几年没换平台了,ROG主板的外包装盒没什么大变化,就是多了个封条,记得以前都是没有封条的,这点必须得点赞。
虽然多年没有折腾DIY了,但人还是一直关注着硬件,800系由于华硕在免螺丝的易插拔技术上创新太猛,如果插拔用力不当,可能会出现啃显卡金手指的问题,第一块Z890 HERO板子一到手是老款(贪便宜PDD买的),好在华硕售后一如既往的给力,联系后迅速的上门换新了,改良款的好像是今年3月份以后生产的。
ROG主板一如既往的帅气,其实拿包装的时候就感觉很扎实了。
改良款在第一个显卡PCI-E插槽位置贴了个注意贴纸,上面有介绍如何拆卸显卡,要在显卡后面用力,试了下很方便,也不需要太大的力就可以。不得不说,虽然出了一点小问题,但是华硕的人性化创新是真的强。
22+1+2+2相供电是真的猛,唯一的遗憾是供电散热马甲上的屏幕,之前C8F是真正的屏幕习惯了,而Z890 HERO的屏幕就是个灯光,不能像C8F那样显示温度、故障代码,看来要想全都要,还得上Z890 EXTREME,这个以后再升级吧...
主板下方是说明书贴纸及积分卡,
最底部是配件,包括一个U盘,配件十分丰富要啥有啥,能用的主要是板载WIFI 7无线网卡的天线。
LG1851插槽,安装CPU前惯例拍个照,针脚完好无损。
安装完成。
安装M.2固态及内存后直接上机一次点亮,
RGB的ROG三个字母。
底部的败家之眼没有RGB灯光了,芝奇皇家戟的灯比幻光戟要帅。
本来,想着性能测试、超频啥的放一点上来,结果由于太长时间没折腾intel平台了,发现装完系统后设备管理器里很多感叹号,大都是PCI设备,可是明明主板驱动啥的都打了,后来才发现还有许多驱动没打,要在华硕官网一个一个下载。
这里吐槽一下intel的驱动分类太多了,就不能跟AMD和NVIDIA一样整合一下吗?下载一个驱动就能打完多好?结果好家伙,用了intel的驱动助理就只有NPU、集显、WIFI和蓝牙驱动,其他的包括芯片组通通都没有,折腾了很久才解决PCI感叹号,在华硕主板的驱动下载页面,要把芯片组分类里不同的驱动都下载打上。
这里推荐华硕的ASUS DriverHub,比intel官方的好用多了,不仅可以下载主板下的所有驱动,还能下载其他的应用。总之,时隔8年重回intel平台,intel平台的驱动啥的变化确实不小,以前都是习惯intel官网下载,现在intel官网都找不到芯片组驱动了,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熟悉,好在华硕官网的驱动比较方便。
不得不说,Ultra9 285K的温度是真的低,室温25℃左右,待机温度就只有40℃左右,这可比AMD平台低多了,而之前5950X待机都五六十℃,随便干点啥都能瞬间干到70℃。当然,单点FPU烤机的话,285K的温度也高的吓人,这个没办法,风冷压这么多的核心确实有难度。下次折腾就是更换电源了,目标是雷神,尽量集齐ROG全套,目前除了主板,键鼠也是ROG的...
发布于:江苏省场外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