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采用文学创作手法,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。故事中的人物对话、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,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。
夕阳如血,秦军大营外的演武场上,一位灰发老者将一架奇形怪状的弩机缓缓举起。四周将领屏息凝视,远处几名外邦使者则露出不屑的冷笑。
"匈奴的角弓射程已达四百步,此物如何抗衡?"一名使者嘲讽道。老者不语,只是轻轻扣动机括。刹那间,弩箭破空长啸,划过惊人的弧线,穿透了六百步外靶心,力道之猛,箭矢竟直没至羽。
全场哗然,使者面色煞白。老者微微一笑:"我墨家先祖早在五百年前,便已掌握了这等机关奥秘。诸位不知,古之技艺,实远胜今人所想。"
"师父,我听说城东来了一批胡人使节,带来了一种能射到四百步外的神奇弓箭,这是真的吗?"周通一边熟练地打磨着手中的铜质零件,一边向坐在工坊一角的梁老问道。
梁老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专注地审视着面前的图纸,铜制的小灯将他苍老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。他那双因年岁已高而略显浑浊的眼睛,此刻却闪烁着智者的光芒。
"那些胡人的弓不过是仿造了我墨家早年的设计罢了,"梁老终于抬起头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傲然,"不过是用骨角与木材复合制成的弓臂,再辅以特殊处理的弓弦,能有四百步已是极限。"
周通停下手中的活计,好奇地问道:"那么师父您说过的墨家神臂弩,真的能射到六百步外?这岂不是比那胡人的弓还要强上一半?"
梁老轻轻摇头,眼神望向远方,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列国争锋的战国时代:"六百步只是寻常神臂弩的射程,墨家真正的秘传弩机,配合特殊弩箭,射程可达八百步,甚至千步。"
周通倒吸一口冷气:"千步?这...这简直不可思议!就算是今日的最强弓弩,也不过四五百步罢了。师父,这千步之说,会不会是古籍夸大其词?"
梁老不答,只是慢条斯理地从怀中掏出一枚青铜钥匙,在灯光下闪烁着暗哑的光泽:"今日你既问起,为师也是时候带你去看看真正的墨家传承了。"
周通心中一震,他跟随梁老已有三年,知道师父乃墨家后人,精通各种机关术,但对于墨家的核心传承,梁老从未提及,更遑论展示。
两人收拾停当,梁老取下墙上的油灯,领着周通出了位于咸阳城东的这间不起眼的工坊。夜色已深,街上行人寥寥。梁老带着周通绕过几条小巷,向城外走去。
"师父,我们这是去哪里?"周通低声问道。
"莫急,到了你便知晓。"梁老脚步稳健,在月光下走出城门,向东北方向的山林行去。
行至半山腰,梁老突然停下脚步,指向一片看似平常的灌木丛:"看清楚了,这是进入密室的路径。"
周通仔细观察,发现灌木间隐约有一条几乎不可察觉的小径。两人沿着小径走了约莫一刻钟,来到一处陡峭的山崖前。
梁老举起油灯,照亮崖壁:"常人只见此处山势险峻,不可攀爬,却不知这里别有洞天。"
说着,他用手抚过崖壁上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,然后用力推动。令周通惊讶的是,那块岩石竟然缓缓内陷,露出一个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狭窄入口。
"随我来。"梁老弯腰钻入通道,周通紧随其后。
通道内漆黑一片,唯有梁老手中的油灯照亮前方数尺的路。走了约莫百步,前方豁然开朗,呈现出一个宽敞的石室。梁老熟练地点燃四周的火盆,顿时室内亮如白昼。
周通目瞪口呆地环顾四周:这是一个比他们平日工作的工坊大三倍的空间,四壁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工具、材料和武器。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的一张巨大石台,上面摆放着无数精密的机关零件和半成品的弩机。
"这...这是......"周通震惊得说不出完整的句子。
"这是墨家在秦国的秘密工坊,自战国时期便已存在,历代墨家传人在此潜心研究机关术,远离世俗争端。"梁老的声音中带着自豪,"今天,我将这传承介绍给你,是因为你天资聪颖,心性淳厚,合适继承墨家衣钵。"
周通深受感动,正欲下跪拜谢,却被梁老拦住:"不必多礼。墨家讲究实干,不尚虚文。来,我先带你看看墨家真正的镇派之宝。"
梁老走向石室一角,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铜质箱子。他取出之前展示的青铜钥匙,插入锁孔,轻轻转动。随着"咔嗒"一声脆响,箱盖缓缓打开。
梁老小心翼翼地从箱中取出一把造型奇特的弩。这把弩约有三尺长,弩臂呈现出复杂的曲线,弩身上布满了精密的齿轮和机簧结构。整把弩的材质并非寻常的木材,而是一种泛着淡淡金属光泽的复合材料。
"这是......"周通瞪大了眼睛。
"墨子亲手设计的'神机弩',经过历代墨家传人改良,如今的形态称为'墨翟千钧弩'。"梁老轻抚弩身,语气中满是敬畏,"此弩集墨家机关之大成,材料为特殊处理的铜木复合体,弩机采用多重机簧系统,可将人力放大十倍。正常人力牵引,射程轻达八百步;若配合绞盘装置,甚至可达千步之遥。"
周通小心地接过神机弩,惊讶地发现它的重量比想象中轻得多:"这材质...我从未见过。"
"此乃墨家秘传的'铜木合金'制法,取上等铜液,以特殊手法与处理过的硬木结合而成。坚硬如金属,轻盈如木材,弹性兼备。"梁老解释道,"这只是墨家众多秘传技艺之一。"
梁老又从箱中取出一卷泛黄的丝绢图纸,小心翼翼地展开:"这是墨子亲笔绘制的'连环机簧图',是所有墨家高级机关的核心原理。你且看,这套系统如何将人力倍增。"
周通凝神研读图纸,只见上面绘制着一套复杂的齿轮与机簧组合系统,通过精巧的设计,能将输入的力量层层放大,同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。
"太不可思议了!"周通惊叹道,"这比我们平日制作的弩机复杂十倍不止!"
"墨家先祖的智慧,远超今人想象。"梁老点头道,"墨子不仅是思想家,更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师和物理学家。他对力学的理解,即使放到今天,也是极为先进的。"
接下来的时间里,梁老向周通展示了工坊中的各种珍稀器物和图纸,包括能发射火箭的"火龙弩"、能自动装填的"连发弩"、可在水下发射的"水机弩"等等。每一件都体现着墨家先人的非凡智慧。
天色渐明时,梁老终于停下来,看着已经因惊叹而精疲力竭的周通:"今日所见,不过是墨家传承的冰山一角。从明日起,我将系统地教授你墨家机关术的精髓。但记住,墨家技艺不是为了争强斗胜,而是为了'兼爱非攻',保家卫国。"
周通郑重地点头:"弟子谨记师训。"
从那天起,周通跟随梁老潜心学习墨家秘传机关术。白天,他们在城中的普通工坊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维持生计;夜晚,则秘密前往山中密室,研习高深的墨家技艺。
周通天资聪颖,加上勤奋好学,进步神速。短短半年时间,已经能够独立制作一些中级的墨家机关,如"连珠弩"、"机簧锁"等。
这一日,师徒二人正在密室中钻研一种复杂的弩机结构,突然听到密室入口处传来异响。两人警觉地对视一眼,梁老示意周通躲到暗处,自己则悄悄走向入口的隐蔽处。
脚步声越来越近,随后一个人影出现在密室门口。来人身着华贵的官服,身后跟着两名侍卫。
"是谁?"梁老沉声问道,手已按在墙上的一个机关上。
来人举起手中的灯笼,显出一张儒雅的中年面孔:"在下吕不韦,冒昧打扰梁先生清修,实为国家大事相求。"
梁老闻言稍稍放松警惕,但仍未松开手:"吕相国大驾光临,有何贵干?"
吕不韦环顾四周,惊叹于密室中陈列的各种精巧机关:"久闻梁先生乃墨家后人,精通机关术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"
他继续道:"如今秦国与六国相争,战事频繁。最近边关传来急报,赵国不知从何处得到一种威力奇大的强弩,射程远超我军武器,已造成我军重大伤亡。秦王特命我前来,恳请梁先生出山相助,为国研制能与之抗衡的利器。"
梁老面色严肃:"墨家'非攻',不喜战争。不过保家卫国,却是我辈责任。赵国的新式弩机,可有样品?"
吕不韦点点头,示意身后侍卫取出一个长匣,打开后,里面躺着一把造型奇特的弩。
梁老接过仔细查看,眉头越皱越紧:"这...这竟是......"
"怎么了,梁先生?"吕不韦问道。
梁老沉声道:"此弩乃墨家'神臂弩'的变种,设计图纸只存于墨家秘传中。赵国是如何得到的?"
吕不韦面露忧色:"据我所知,赵国近年与西域多有往来,可能是从那些远方商人手中获得。"
梁老摇摇头:"不对,西域商人不可能掌握如此精妙的墨家技术。除非......"
他突然想到了什么,脸色骤变:"除非墨家有人叛变,将秘技外传。"
周通此时从暗处走出:"师父,此事蹊跷。墨家向来严守族规,背叛者要受'墨裂之刑',谁敢冒此大险?"
吕不韦这才注意到周通:"这位是?"
"我徒弟周通,颇有机关天赋。"梁老简单介绍道,然后转向周通,"你说得有理。此事必有内情,我们必须查清。"
转而对吕不韦道:"请转告秦王,老朽愿出山相助。不过我有两个条件:一,需要十名精通金工和木工的工匠协助;二,此事由我与徒弟全权负责,不得有外人干涉。"
吕不韦大喜:"先生的条件,我代秦王应下了。明日便安排工匠前来听候差遣。"
送走吕不韦后,师徒二人深感事态严重。
"师父,您认为这会不会是墨家的内部分裂?"周通忧心忡忡地问道。
梁老长叹一声:"墨家自战国以来,因主张'兼爱非攻',一直被儒家视为异端,加上秦统一后的焚书坑儒,元气大伤。如今只剩下数个分支隐世传承,互相之间联系已经很少。难保没有别有用心者利用墨家技术谋私利。"
他停顿片刻,又道:"此事关系重大,不仅关乎国家安危,更牵涉墨家传承的存亡。我们必须一查到底。"
接下来的日子里,梁老和周通一边组织工匠研制新型强弩以对抗赵国威胁,一边暗中调查墨家技术外泄的真相。
很快,梁老根据墨家秘传的"墨翟千钧弩"原理,设计出了一种改良版的"神威弩"。这种新式弩机不仅保持了原有的远射能力,还增加了穿透力和操作便捷性,普通士兵经过简单训练就能使用。
一个月后,第一批"神威弩"制作完成,在秦王亲临的演武场上进行测试。秦王嬴政和一众将领齐聚观看,就连几名匈奴使节也受邀前来。
"梁先生,听闻你研制的新弩能射到六百步外,是真的吗?"一名匈奴使节带着明显的怀疑口吻问道。
梁老不答,只是示意一名秦军弩手上前。那弩手按照指示,用特制的上弦器为神威弩上弦,然后瞄准六百步外的靶子。
"嗖——"
弩箭破空而出,在众人的注视下准确命中靶心,箭头几乎全部没入靶中。
场上顿时一片哗然,匈奴使节面色惨白。
秦王嬴政大喜过望:"梁先生果然名不虚传!有此神弩,赵国再也不足为惧!"
正当庆祝之际,周通却注意到匈奴使节中有一人神色异常,似乎对神威弩并不感到惊讶,反而流露出一种奇怪的熟悉感。
演示结束后,周通悄悄跟踪那名可疑的使节。只见那人绕过众人,来到城外一处偏僻的酒馆,与一名身着普通商人服饰的中年人秘密会面。
周通躲在暗处,借助墨家秘传的"传音筒"技术,能够清晰地听到两人的对话。
"神威弩果然厉害,射程比我们的'飞龙弩'还要远。"匈奴使节低声说道。
那商人模样的人冷笑一声:"不过是老一套的墨家技术罢了。我们的新式'火雷弩'已经完成,不日便可投入战场。到时候,就让秦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墨家绝技!"
周通心中一惊,急忙返回向梁老禀报。
梁老听闻此事,面色凝重:"果然如此,墨家技术外泄,而且似乎有人在暗中研发更强大的武器。我们必须加快进度,研制出能够对抗'火雷弩'的新武器。"
就在师徒二人紧锣密鼓地工作时,边关传来紧急军报:赵国联合匈奴发动突袭,使用一种能发射爆炸物的新型弩机,已攻陷三座边城,大军直指咸阳。
秦王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,梁老和周通也被紧急召入宫中。
"梁先生,情况危急!那'火雷弩'威力巨大,一发能炸毁城墙,我军毫无招架之力。你可有对策?"秦王焦急地问道。
梁老沉思片刻,突然转向周通:"你还记得我们在密室中看到的那份'神机千发弩'图纸吗?"
周通点头:"记得,那是墨子设计的最强弩机,能在短时间内发射数百支箭,足以压制敌军的进攻。"
梁老对秦王说:"陛下,老朽有一计,可破敌军'火雷弩'。但需要立即调集三百名精锐弩手和一百名工匠,日夜赶工。"
秦王当即下令:"准!只要能击退敌军,国库兵马任凭先生调用!"
接下来的三天里,梁老和周通带领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工作,根据墨家秘传的"神机千发弩"图纸,制造出十台能在车上操作的"神机弩车"。这种弩车不仅能快速发射大量弩箭,还专门设计了能拦截"火雷弩"爆炸物的特殊箭矢。
第四天,梁老亲自带领周通和三百名精锐弩手,押送十台神机弩车赶赴前线。
当他们抵达战场时,赵军和匈奴联军已经推进到距咸阳仅百里的要塞前。敌军阵中,数十台"火雷弩"正在轰击秦军城墙,爆炸声不绝于耳,城墙多处已现裂痕。
"布阵!"梁老下令,神机弩车迅速在城墙后方排开。
"准备!"周通指挥弩手们装填特制箭矢。
"放!"随着梁老一声令下,十台神机弩车同时发射,数百支箭矢如雨般向敌阵倾泻而下。
敌军猝不及防,一时间阵脚大乱。更为关键的是,神机弩车发射的特殊箭矢能够拦截"火雷弩"的爆炸物,使其在半空中爆炸,大大减轻了对城墙的冲击。
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,神机弩车的威力超出所有人的预期,不仅成功压制了敌军的火力,还造成了敌军重大伤亡。眼见情况不妙,赵军和匈奴联军被迫撤退。
然而就在胜利的喜悦中,梁老突然发现,敌军中有一支小分队并未撤退,而是悄悄绕到了城墙的一个薄弱点。
"不好!那是敌军的精锐突击队,他们想炸开城墙突入城内!"梁老急忙示意周通。
周通立刻带领一组弩手赶往那个方向,但距离太远,眼看敌军突击队已经准备引爆火药。
关键时刻,梁老取出一把一直背在身后的特殊弩机——那正是密室中的镇派之宝"墨翟千钧弩"。
他熟练地上弦,瞄准远处的敌军突击队,深吸一口气,扣动机括。
"嗖——"
弩箭以惊人的速度破空而出,在千步之外精准击中敌军火药包,引发一场巨大爆炸。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,城墙安然无恙。
这一幕被所有人目睹,包括秦军将士和敌军残部。千步之外的精准一击,简直超出了人们对弓弩射程的所有认知。
战后,秦王亲自为梁老和周通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宴。席间,秦王好奇地问道:"梁先生,那最后一箭实在神妙,竟能射到千步之外!是何等神弩?"
梁老微微一笑:"此乃墨家祖传'墨翟千钧弩',是墨子亲手设计的绝世之作。"
"如此神器,墨家还有多少?能否为我大秦军队配备?"秦王兴奋地问道。
梁老摇摇头:"陛下,'墨翟千钧弩'乃墨家镇派之宝,全天下仅此一把。其复杂工艺,需数十年时间才能掌握,非大规模生产之物。不过,老朽可以继续改良神机弩车,为大秦军队提供强力武器。"
当秦王的宴会结束,梁老与周通回到密室时,一个震惊的发现等待着他们:密室被人搜查过,最重要的墨家秘传图纸——记载着"飞天器"构造的卷轴不翼而飞!谁是幕后黑手?墨家技术为何会落入敌手?更令人惊悚的是,梁老发现密室中留下的一枚铜钱,竟然刻有他已故师兄的独特标记!这场关乎墨家绝技与国家安危的较量背后,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?而周通,这位年轻的机关师,又将如何在这场危机中完成自己的技艺传承之路?
"师父,这是师伯的标记!"周通拿起那枚铜钱,惊讶地说道,"您不是说师伯十年前就已经云游四海,杳无音讯了吗?"
梁老接过铜钱,神色复杂地端详着上面刻着的"墨非"二字:"确实是墨非的标记。他是我同门师兄,墨家'机关一脉'的顶尖人物,精通各种奇巧机关。十年前,他因不满墨家日渐式微,主张墨家技术应当公开推广,甚至用于商业和战争,与宗主起了争执,愤而离开。没想到...他竟然......"
梁老的声音哽咽了,显然对昔日师兄的背叛感到无比痛心。
"师父,您认为是墨非师伯窃取了图纸,并将墨家技术传授给了赵国和匈奴?"周通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梁老长叹一声:"现在看来,极有可能。墨非精通墨家各种绝学,包括机关术、兵器学、建筑术等。如果他真的背叛墨家,投靠敌国,后果不堪设想。"
周通思索片刻:"但有一点不太合理。如果墨非师伯想要图纸,为何不早些窃取?为何偏偏在我们帮助秦军取得胜利后才行动?而且,他只取走了'飞天器'的图纸,其他同样珍贵的墨家秘传却没有动。"
梁老眼前一亮:"你说得有道理。墨非虽然离经叛道,但他深知墨家'兼爱非攻'的核心理念,不至于将杀伤性武器技术外传。而'飞天器'则不同,它是墨子设想的一种能让人飞上天空的装置,没有直接的军事用途。"
"那么......"周通眼中闪过一丝明悟,"会不会是有人故意引我们怀疑墨非师伯,实际上另有其人在背后操控?"
"极有可能!"梁老点头,"我们得尽快查明真相。你还记得那个可疑的匈奴使节和他会面的'商人'吗?"
周通点头:"记得,那'商人'说他们已经完成了'火雷弩',而且对墨家技术似乎非常熟悉。"
"我们必须找到那个'商人',他很可能是关键人物。"梁老坚定地说道。
然而,当师徒二人刚准备展开调查时,一名秦王派来的使者匆匆赶到,带来了紧急消息:"梁先生,秦王有急事相召,请立刻入宫!"
宫中,秦王嬴政面色凝重,文武百官齐聚一堂。
"梁先生,情况有变。"秦王开门见山,"赵国和匈奴联军虽然暂时撤退,但我方谍报传来消息,他们正在集结更强大的兵力,准备再次进攻。更为棘手的是,他们这次似乎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武器,号称'飞火神器',能从天而降,无城不破。"
梁老和周通对视一眼,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念头:难道是"飞天器"被改造成了武器?
"陛下,可知那'飞火神器'具体为何物?"梁老问道。
秦王摇头:"细节不详,只知是一种能飞行的装置,上面装载火药,可以从高处投掷到城墙上或城内。"
梁老面色凝重:"果然如此。陛下,老朽必须坦白一事。就在昨夜,我们的秘密工坊被人闯入,一份重要图纸被盗——墨子设计的'飞天器'图纸。我怀疑,敌人正是利用这份图纸,研制出了所谓的'飞火神器'。"
"什么?!"秦王震惊不已,"那我们该如何应对?"
梁老沉思片刻:"老朽需要回到秘密工坊,研究对策。同时,请陛下派出精锐探子,务必查明敌军'飞火神器'的具体情况。"
秦王立即下令:"准!另外,寡人派五百精锐护卫,保护梁先生和周通的安全。"
回到工坊后,梁老取出一份尘封已久的图纸:"这是墨子另一个未完成的设计——'天眼望远镜'。墨子认为,通过特殊的玻璃组合,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。我们需要尽快完成这个设计,用来观察敌军的'飞火神器'。"
周通和梁老立即投入工作,按照图纸上的指示,用特殊的水晶石和铜管制作出了一个简陋但实用的望远镜。
三天后,秦军探子带回了第一手情报:敌军确实在研制一种能飞行的装置,形似巨大的风筝,下面挂着火药包。据说是一名自称"墨家后人"的神秘人物提供的技术。
"一定是墨非!"梁老断言,"他一直痴迷于墨子的'飞天器'设计,想要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。没想到竟被敌人利用,改造成了武器。"
周通仔细分析了探子带回的情报:"根据描述,那'飞火神器'应该是利用热气升力原理,加上特殊的风筝结构,实现短距离飞行。我们需要研制出能够对抗它的武器。"
梁老沉思片刻,突然眼前一亮:"我有一计!墨家有一种名为'连弩天罗'的设计,是一种能在空中形成箭矢网络的特殊弩阵。如果我们能改进这个设计,或许能拦截那些飞行器。"
师徒二人再次投入紧张的研发工作中。与此同时,秦王派出的精锐部队在边境严阵以待,准备迎接敌军的再次进攻。
一周后,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:赵国军营中发生内讧,那名神秘的"墨家后人"被自己人囚禁,飞火神器的研发陷入停顿。
"机会来了!"秦王立即决定,"趁敌军内乱,我们立刻发动反击!"
然而梁老却持不同意见:"陛下,此事蹊跷。如果那人真是墨非,以他的性格和能力,不会轻易被困。我怀疑这是敌人的诱兵之计。"
秦王犹豫了:"那依先生之见,我军该如何行动?"
梁老提议:"派一支精锐小队,由我和周通带领,秘密潜入敌营,查明真相,同时救出墨非。无论他是否背叛墨家,他毕竟是墨家传人,不能落入外族之手。"
秦王思索片刻,同意了梁老的计划。当夜,梁老和周通带领二十名秦国精锐特种兵"虎贲",利用墨家秘传的"隐形术"(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伪装技术),成功潜入赵军大营。
营中确实一片混乱,似乎内讧刚刚平息。借助混乱,梁老一行人成功找到了关押"墨家后人"的帐篷。
当他们悄悄掀开帐篷的一角,看到里面的景象时,梁老惊得几乎失声叫出来:帐内确实有一名被铁链锁住的中年男子,但那并非墨非,而是另一位失踪已久的墨家传人——墨家"火器一脉"的掌门墨焱!
"墨焱!"梁老低声唤道,"你怎么会在这里?"
墨焱抬起头,看到梁老,眼中闪过惊喜之色:"梁兄!感谢上天,你终于来了!"
梁老示意虎贲士兵解开墨焱的锁链,然后低声问道:"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墨非呢?是他将墨家技术外传的吗?"
墨焱摇头:"不是墨非,而是我们共同的师弟——墨寒!"
"墨寒?!"梁老和周通同时惊呼。墨寒是梁老和墨非的小师弟,墨家"机关二脉"的传人,天资聪颖但性格阴郁,十五年前因故离开墨家,从此杳无音信。
"正是。"墨焱苦涩地说道,"十年前,我在西域偶遇墨寒,发现他已经投靠了匈奴,担任他们的武器师。他试图说服我加入,被我严词拒绝。后来,他竟然设计把我困在匈奴,强迫我协助研发火器。这几年,他利用盗取的墨家技术,为匈奴和赵国研制了多种强力武器。"
"那墨非呢?"梁老急切地问道。
墨焱叹息道:"墨非也被墨寒设计,困在匈奴大本营。墨寒故意在你们的密室留下墨非的标记,就是想让你们互相猜疑。前几日,墨非终于找到机会逃脱,并暗中破坏了'飞火神器'的关键部件,导致测试失败。墨寒大怒,认为是我从中作梗,所以将我锁起来。"
梁老恍然大悟:"原来如此!难怪那'商人'对墨家技术如此熟悉,原来是墨寒假扮的!"
正当他们准备撤离时,帐外突然传来警报声。
"不好,被发现了!"周通警觉地说道。
帐篷外,数十名赵军士兵已经包围了四周。更糟糕的是,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:
"梁师兄,好久不见啊。没想到你亲自来了,倒是省了我去找你的功夫。"
帐篷被掀开,一名身着华贵衣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,正是墨寒。他面容冷峻,眼中却闪烁着疯狂的光芒。
"墨寒!你为何背叛墨家,将我们的技术用于战争?"梁老痛心地质问道。
墨寒冷笑:"背叛?我只是在延续墨子真正的遗志!墨子发明机关术,本就是为了保家卫国。是你们这些所谓的'正统',将墨家变成了隐世宗门,让这些宝贵的技术埋没在历史尘埃中!"
"墨子主张'兼爱非攻',你却将他的发明用于杀戮,这才是对墨家最大的背叛!"梁老反驳道。
墨寒不为所动:"世界从来就是弱肉强食。墨家技术若能让匈奴和赵国一统天下,何尝不是另一种'兼爱'?至少,比你们躲在山洞里自我陶醉要强得多!"
周通忍不住插话:"墨子的'兼爱'是博爱众生,而非一家独大!他的'非攻'是反对侵略战争,而非放弃自卫!师父教导我,墨家技艺是为了造福百姓,保家卫国,而非争强斗胜!"
墨寒打量着周通:"你就是梁老头的新徒弟?倒是有几分见识。可惜,墨家正统已经没落,你们这些所谓的传人,不过是在守着一堆无用的古董罢了。"
他转向梁老:"梁师兄,念在同门之情,我给你一个选择:加入我,共同完善'飞火神器',让墨家技术再次辉煌于世;或者,死在这里,成为历史的尘埃。"
梁老凛然不惧:"墨寒,你已经被权力和野心蒙蔽了双眼。墨家技术若用于杀戮,只会给世界带来灾难。我宁死也不会协助你!"
墨寒叹息摇头:"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选择。那么,就别怪我不讲同门之情了。"
他拍拍手,数十名赵军士兵举起弩机,瞄准了梁老一行人。
危急关头,周通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的铜制装置:"师父,接着!"
梁老接过装置,立刻认出这是墨家秘传的"烟雾遁形器"。他毫不犹豫地捏碎了装置上的机关,霎时间,一团浓密的烟雾充满了整个帐篷。
借着烟雾掩护,梁老、周通和墨焱带领虎贲士兵冲出帐篷,与外面的赵军展开激战。虎贲士兵个个身怀绝技,再加上墨家三人使用的各种秘传机关,很快杀出一条血路。
然而,当他们即将突围成功时,墨寒驾驶着一台奇特的机关车追了上来。那机关车速度奇快,车头装有一种能喷射火焰的装置。
"那是墨家失传已久的'火龙车'!"墨焱惊呼道,"威力极大,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他!"
梁老取出随身携带的"墨翟千钧弩",对准火龙车的要害之处。然而,就在他即将射击的一瞬间,墨寒启动了车上的另一个机关,一道刺眼的强光射向梁老,干扰了他的视线。
梁老的弩箭偏离了目标,只击中了火龙车的一个非关键部位。墨寒得以继续追击,火龙车喷出的火焰越来越近。
眼看情况危急,周通灵机一动,取出一件随身携带的墨家秘器——"音波共振器"。这是一种能产生特定频率声波的装置,能够干扰某些机械装置的运作。
"师父,墨焱师叔,掩护我!"周通一边躲避火焰,一边调整音波共振器的频率。
梁老和墨焱立即明白了周通的意图,两人分别从左右两侧吸引墨寒的注意力,为周通争取时间。
当墨寒驾驶火龙车追击梁老时,周通找准机会,启动了音波共振器。一阵肉眼不可见但能明显感觉到的波动扩散开来,火龙车的机械部件开始剧烈震动,运转不畅。
墨寒惊慌失措,试图稳定火龙车,但为时已晚。火龙车的核心部件因共振而损坏,火药系统发生连锁反应,整台车开始剧烈晃动。
"跳车!"墨寒大喊一声,纵身跃出火龙车。
几乎就在他跳出的瞬间,火龙车爆炸了,巨大的冲击波将周围的赵军士兵掀翻。梁老一行人趁机突围,成功逃出了赵军大营。
回到秦军大营后,梁老、周通和墨焱向秦王详细汇报了他们的发现。秦王听闻墨寒勾结匈奴和赵国,利用墨家技术研发强力武器的情况,决定立即采取行动。
"梁先生,依你看,我军现在应该如何应对?"秦王问道。
梁老思索片刻:"墨寒虽然精通墨家机关术,但在'飞火神器'的研发上遇到了困难,否则他不会如此迫切地想要抓获我和墨焱。我建议,趁敌军'飞火神器'尚未完善,我军立即发动反击。"
周通补充道:"而且,我们可以利用墨家的声波技术,干扰敌军的弩机和其他机关武器。配合神机弩车,应能克敌制胜。"
秦王当即拍板:"好!即刻传令,大军明日出击,务必一举击溃敌军!"
第二天黎明,秦军在秦王亲自率领下,向赵军和匈奴联军发起了全面进攻。梁老、周通和墨焱各自率领一支特殊部队,携带墨家秘传的各种机关武器,从不同方向突入敌军阵地。
战斗异常激烈。赵军和匈奴联军虽然没有完成"飞火神器"的研发,但在墨寒的指导下,他们的常规武器也得到了极大改进,战斗力不容小觑。
交战中,周通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构造物,似乎就是尚未完成的"飞火神器"原型。他立即带领部队突袭那个区域,想要摧毁这个危险的武器。
然而,墨寒早有防备,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守卫"飞火神器"。双方在原型机周围展开了激烈的缠斗。
战斗中,周通惊讶地发现,"飞火神器"竟然已经具备了基本飞行能力!只见墨寒启动了机关,那巨大的风筝状结构开始充气,缓缓升向空中。
"不好!他要启动'飞火神器'!"周通大喊道。
墨寒站在操控平台上,得意地俯视着周通:"太晚了!见证墨家最伟大的发明吧!这将改变战争的面貌!"
就在此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——墨非!他竟然化装成赵军士兵,混入了战场。
"墨寒!住手!"墨非大喊道,"你这是在亵渎墨子的遗志!"
墨寒愣了一下,随即冷笑:"墨非师兄,你终于来了。可惜,你已经阻止不了历史的车轮了!"
说着,他加速了"飞火神器"的启动程序。平台下方的火药引线已经被点燃,巨大的风筝结构即将携带致命的火药升空。
墨非毫不犹豫地冲向操控平台,与墨寒展开搏斗。两人都是墨家顶尖高手,身上暗藏各种机关暗器,战斗极为激烈。
周通见状,立即带领部队支援墨非,同时尝试阻止"飞火神器"的升空。
在混战中,墨非成功将墨寒制服,但"飞火神器"的升空程序已经无法停止。眼看大量火药即将升空,一旦引爆,将对下方的秦军造成灾难性打击。
关键时刻,墨非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他推开周通,自己爬上了已经升空的"飞火神器",尝试拆除火药装置。
"师伯!回来!太危险了!"周通大喊道。
墨非回头,给了周通一个坚定的眼神:"传承墨家正道,造福天下苍生!"
说完,他完全爬上了飞行器,开始拆解火药装置。"飞火神器"已经升到了相当高度,墨非的身影变得模糊。
突然,一声巨响传来,"飞火神器"在空中爆炸了!显然,墨非成功拆除了主要火药包,但还是引发了部分爆炸。爆炸的冲击波将四周的人都震倒在地。
等周通爬起来时,只见天空中飘落着"飞火神器"的残骸,以及...墨非的身体。他牺牲了自己,保全了大军。
墨寒被爆炸震晕,被秦军士兵牢牢控制。失去了墨寒的指挥和"飞火神器"的威胁,赵军和匈奴联军士气大挫,很快溃不成军。秦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。
战后,秦王隆重表彰了梁老、周通和墨焱的功勋,同时追赠墨非为"忠义勇士"。墨寒被押往咸阳,关入大牢,等待审判。
一个月后,在秦王的支持下,梁老、周通和墨焱在咸阳城外的山林中建立了新的墨家道场,取名"墨翟堂",公开招收弟子,传授墨家正统技艺。特别是那些非军事用途的技术,如水利工程、建筑结构、农业机械等,都得到了广泛推广,造福百姓。
墨家典籍也得到了系统整理,梁老亲自编纂了《墨家机关大全》,详细记录了墨家各种机关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,确保这些宝贵的技术不再失传。
至于墨家的核心军事技术,如神臂弩、神机弩车等,则在秦王的保护下,成为国家机密,只传授给精选的弟子,用于保家卫国。
五年后,年迈的梁老在墨翟堂安详离世。临终前,他将墨家"机关一脉"的掌门之位正式传给了周通。
周通继承师志,不仅保存和发扬了墨家的传统技艺,还根据时代需要,不断创新和改进。在他的领导下,墨家重新崛起,成为秦国乃至整个华夏的重要技术力量。
多年后,已是墨家掌门的周通,带着弟子在墨翟堂外的演武场上,向一群来自各国的使节展示墨家最新研发的"轻型神臂弩"。这种弩比传统神臂弩更轻便,射程却不减,普通士兵经过简单训练就能使用。
"周掌门,听闻贵派的弩机射程可达六百步,这是真的吗?"一名外国使节带着怀疑的口吻问道。
周通微微一笑,取过一把轻型神臂弩,随手一射,箭矢精准命中六百步外的靶心。
使节们惊叹不已,纷纷询问这种神奇武器的秘密。
周通解释道:"墨家弩机之所以能射程远超普通弓箭,奥秘在于我们对材料、结构和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。我们采用特殊的复合材料制作弩臂,利用精密的机簧系统放大人力,再通过巧妙的机括设计提高能量转化效率。这些技术,都是墨子先祖数百年前就已掌握的。"
"那为何这些技术会失传呢?"另一名使节好奇地问道。
周通叹息道:"技术的传承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持续的投入。战国时期,各国为了军事优势,大力支持墨家等技术流派的研发。但统一后,这种紧迫感减弱,加上焚书坑儒等历史事件,使得许多珍贵的技术文献失传。更重要的是,古人对技术细节的专注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。他们可能穷尽一生只钻研一种机簧的制作,或一种弩臂的弯曲角度。这种精神,在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少见。"
周通停顿片刻,又道:"所以,墨翟堂重建的目的,不仅是恢复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技术,更是要传递那种对技术的执着与敬畏。技术应当用于造福人类,而非相互伤害。这才是墨子'兼爱非攻'思想的真谛。"
使节们听得入神,纷纷表示敬佩。
送走使节后,周通独自来到墨翟堂后山的一处石台前。这里是梁老和墨非的衣冠冢,石碑上刻着"墨家机关宗师"和"墨家忠义勇士"的称号。
周通恭敬地行礼,然后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图纸,放在石碑前:"师父,师伯,弟子遵照遗愿,终于完成了'飞天器'的改良设计。这种装置不用于战争,而是用于探索天空,实现墨子飞天的梦想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人类真的能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于蓝天之上。"
微风拂过,仿佛是两位先贤的回应。周通站起身,眺望远方的苍穹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。
墨家的技术传承将继续下去,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敬仰,更是对人类未来的责任。正如墨子所言:"兼相爱,交相利。"技术的终极目的,始终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
战国时期的弩机之所以能射程远超现代弓箭,源于古人对材料科学、机械原理和能量转化的深刻理解。墨家先贤们通过复合材料制作弩臂,利用精密机簧系统放大人力,并以巧妙的机括设计提高能量转化效率,创造出了超越时代的武器。这些失传的技术,不仅彰显了古代智慧的非凡之处,也提醒我们:真正的创新,往往植根于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。
场外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